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 题:同世界一道瞰未来——写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闭幕之际
新华社记者乌梦达、陈旭
持续5天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于4月29日落下帷幕。连日来,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位顶尖专家、上千名演讲嘉宾,参与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五大板块128场活动,围绕全球重大科技方向,开展深入交流,凝聚广泛共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于英杰在29日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上介绍,论坛年会期间发布了研究报告、标准规范、榜单指数倡议等近100项成果,共促成309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673.17亿元。为50余家外资研发中心授牌,支持外资企业在京落地发展。
中关村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继25日开幕式发布十大重大科技成果后,29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上,又有一批前沿科技集中向全球发布。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增强器出束,用“最亮”的光看“最小”的世界;发现自旋超固态及其巨磁卡效应,逼近绝对零度;相位同步可重构莫尔纳米激光器,让激光步调一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国各创新主体“亮家底”,用一系列最新成果折射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
面向新理论、勇闯新领域、探索新质生产力……越来越多的前沿硬科技,从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长远需求出发,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更具前瞻性、根本性、基础性的科技难题正成为创业主体的主标靶。
人工智能、空间科学、生命健康、碳达峰碳中和……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
正如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主题——“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关村论坛年会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平行论坛中境外嘉宾占比近50%;前沿大赛向境外74个国家和地区征集1280个项目,占比超40%;450余位外宾参加开幕式及全体会议,占比近一半,创历年新高,其中300余位嘉宾为参加论坛年会专程入境。
“中关村论坛年会让各个领域的专家聚在了一起。只有通过合作,我们才能携手解决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共同面对的问题。”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说。
比起“小院高墙”,中国选择携手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世界科学院院长夸拉莎·阿卜杜勒·卡里姆在致辞时表示,这里为世界各国所有参与者提供了合作发展的平台。
在“全球买,全球卖”的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上,中英、中意、中德、中芬、中日、中韩等多场重点国别技术交易专场对接会陆续开展,吸引18家国际组织参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工业工程研究所、巴登符腾堡州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处等众多国际机构首次参与。
当今世界,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正式发布,提出“2027年初步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目标。
北京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球极具创新活力的地区之一,北京将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创新赋能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聚焦全球性问题开展联合研究,推动科研设施平台向国际开放,为全球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说:“本次论坛年会为国际科学合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让我们得以利用全球的科学力量,共同打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京港共绘同心圆,两地共享新未来 第二十七届京港洽谈会观察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题:京港共绘同心圆,两地共享新未来——第二十七届京港洽谈会观察 新华社记者尚昊、李春宇、郭宇靖 以“优势互补、共创繁荣”为主题的第二十七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暨投资香港推介大会21日在北京闭幕,800余名来自京港两地政府机构、国际商协会、领军企业和工商界知名人士参会。 会议期间,“投资香港”“投资北京”等主题推介活动引
0评论2024-09-23124
2024东创会同期举办东博会先进技术展
昨日,记者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2024面向东盟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以下简称东创会)将于9月22日至25日在南宁举办。 据介绍,本届东创会以“绿色发展共享未来”为主题,聚焦绿色技术、人工智能等中国—东盟重点合作领域,共探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新路径。设置了开幕式及主论坛、第6届10+3青年科学家论坛、2024面向东盟人工智能合作会议、中国—东盟技术对接会、中国—
0评论2024-09-23314
西安会展业创新模式积极“走出去”
7月中旬,由西安虫子会议会展服务有限公司(简称“西安虫子会议”)承办的“2024EBC健康轻食创新大会”(简称“轻食创新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圆满闭幕。这是西安会展企业“走出去”办会办展、打造自主IP的成功范例,也是西安市博览事务中心等职能部门探索创新西安会展业发展模式的亮点实践。 “走出去”精彩亮相 蹚出本土企业办会办展新路子 作为国内首个轻食产业垂
0评论2024-07-2693
开放的进博会“引力”越来越强
新朋友慕名而来、老朋友提前一年预定下届展位 开放的进博会“引力”越来越强 ■本报记者 张天弛 “73”“150”“300”……昨天,这样一串数字出现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创新孵化专区宣介路演暨进博会签约仪式上。原来,它代表的是创新孵化专区自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首设以来的规模变化:第一年参展企业有73家、此后两年连续翻倍增长,增至150家、再到300家。
0评论2024-07-26270
第二十一届ChinaJoy今在沪开幕,31个国家和地区600余家企业参展
第二十一届ChinaJoy今在沪开幕,31个国家和地区600余家企业参展 数字文化产业带动新消费跑出“加速度” ■本报记者 宣 晶 见习记者 孙彦扬 当下,数字文化产业正处在创新“快跑”的时代,游戏电竞产业不断升级。今天,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集中呈现数字娱乐产业的最新成果,为上海打造“全球电竞之
0评论2024-07-26270
聚焦南京低空经济发展大会│4个方面12条具体政策措施正式发布,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5月15日下午举行的南京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南京市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正式发布,力争推动我市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若干措施》主要涵盖持续扩大低空产业规模、建设低空飞行保障体系、拓展丰富低空应用场景、优化低空产业发展生态4个方面12条具体的政策措施。 持续扩大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具体支持政策包括:对于招引头部企业,由企
0评论2024-05-16107
20载文博会见证“字在”品牌升级蝶变 以“活字”产业化推动文化活化
“2004年‘文博会’还是个新鲜事儿,首届文博会代表印刷厂参展,我们用了很多钢管自己搭结构,还做了一个很大的玻璃钢屏幕作为背景,在上面以古装书籍排版风格展现文博理念和精神。”字在品牌创始人刘美松与文博会的渊源始于制造,兴于文创,盛于产业融合,那块背景板至今收藏在“字在”的企业展厅里。 “2014年文博会,刚刚成立的‘字在’一战成名。那场展会以‘字在中国,致敬活字
0评论2024-05-13120
香港举办首届“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吸引海内外人才
新华社香港5月7日电(记者孟佳)首届“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向世界展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以及作为国际人才枢纽的魅力。 “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是本届特区政府举办的首个以人才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和展览会,包括7日的“国际人才论坛”、8日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以及持续两天的“机遇汇人才博览展”。
0评论2024-05-09112